English

人类能奈地震何

1998-02-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以其突然造成的巨大振荡,以其远远超出人力的破坏作用,给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直到今天,地震还是一种无法作出准确预报的自然灾害,人类所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减轻震灾造成的影响。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南部,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处。在历史上,所有的省份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除了浙江和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包括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在未来的岁月里,人类仍将面临地震的威胁。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月出版的《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葛剑雄著)一书为我们做了解答。

并非无能为力

人类对地震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在不能准确预报的条件下,同样能够努力防止或尽量缩小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1985年9月墨西哥的8.1级地震,震中离墨西哥城有400公里,但墨西哥城却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在该城西70公里的玄武岩丘陵上的一些高层建筑却安然无恙,连轻微破坏都没有。研究表明,墨西哥城处在古代湖相沉积发育的软泥、软粘土夹层上,这是造成该市严重灾情的根本原因。

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的6.1级地震是一次中强度地震,但灾情却相当严重,原因就在于当地的民居都是以当地砂质黄土作成土坯垒成的拱窑,一经震动,墙身和拱顶极易开裂,严重者即塌顶破坏。雨际来临时,干燥的土坯一经雨水浸泡,极易酥解,自重增加,更加速了开裂和破坏。在震前一个月内,大同县和阳高县的降雨量分别达到135毫米、134毫米,为历年之最,这无疑加剧了灾情。

有了这些经验教训,人类就有可能在地震灾害的防止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本身不会造成危及生命的伤害,最普遍的灾害是对各类建筑物的破坏,人口的伤亡主要是由此而造成的。根据对以往世界上130次破坏巨大的地震统计,95%的伤亡就是由建筑物倒塌引起的。在大城市、大工矿区、交通枢纽等人口稠密、建筑物集中的地区,这类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的破坏性和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得最为突出。

日本神户的简易房屋在阪神大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或破坏,但按防震要求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基本都完好,高层建筑全部完好无恙。一些发生倾倒的高架道路、桥梁,经事后检查,一部分是设计本身的缺陷,另一部分则是施工时没有达到设计标准所致。经过改进设计和严格施工,必定能抵御破坏性更大的地震。

在发生建筑物倒塌后,被困人员的自救和及时救援也是减少伤亡的重要途径。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搜索、定位、传感、通讯仪器,大功率、快速、灵活的吊装、挖掘、搬运设备,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都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

尽管地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大多数并没有达到破坏性的程度。在破坏性地震中,多数发生在海洋或无人区、人烟稀少地区,发生在人口稠密区或大城市的毕竟是少数。

来自地震之国的信心

日本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世界上约四分之一的地震发生在日本。据统计,近300年来造成千人以上死亡的地震发生过24次,1885—1995年间的破坏性地震有560次,平均每年约5次。

防震救灾,是日本每个人从小开始的必修课,不仅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各个单位和团体也都定期进行检查、演习。任何公共场所都事先设计有避难的路线和地点,在明显的位置标志着路线图,安放着灭火器材。每个城市、每个居民点都事先设有避难场所,当地居民都了解具体的地点和进入的路线。

我曾经在日本经历过一次5.2级地震。那天我单独住在一所大学的客舍,正准备就寝时,突然电灯摇晃,楼板震动,窗户嘎嘎作响。我知道发生地震了,连忙拉开窗户,周围却寂然无声,就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几分钟后震动平息,周围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我等了一会也就安心睡觉了。第二天见到朋友,他先谈起的还是其他新闻,经我问起才说发生过一次5级地震。他告诉我,发生地震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机,因为一般很快就会播放震级、震中等消息。

日本的经验说明,尽管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报,也无法避免,但灾害的损失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

据国家地震局陈章立局长1997年8月25日向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的报告,建国以来,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整个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4%,直接经济损失占6%。可见在我国,地震的主要危害还是人员的伤亡,而这恰恰是有可能大幅度减少的。在同一报告中这位局长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本世纪以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的高潮阶段,有可能发生数次7级左右的强震,并有可能发生7.5级以上特大地震。这也是国务院和人大常委会提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法草案的理由之一。可以肯定,一旦此法获得通过并切实执行,即使再发生新的“唐山地震”,后果也不会如此严重。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再发生一次与“唐山地震”相似的大地震时,情况会是怎样。首先,我国已经按照“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对近百座城市和几千个工矿企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工程加固。新建的工程都按防震要求设计施工,一般性民用建筑也都具有一定的防震强度。当然个别偷工减料的劣质建筑例外,这种不震也会坍塌的建筑只能依靠加强法制来消除。如果再发生7级以上地震,唐山绝大多数新建筑将不会出现严重问题,因建筑物倒塌的伤亡大多可以不再出现,仅这一项就可以将伤亡减少近90%。其次,即使我们不能作出预报,地震发生后的通讯联络、指挥管理、抢险救灾也将非常及时有效。唐山地震时由于通讯设施全部遭到破坏,外界根本不了解灾情,连中央政府也不知道具体情况,还是有人从灾区开着汽车进中南海报告的。而现在,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无线电、微波和卫星通讯网绝不会中断,不必再采用这样原始的办法。我们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铁路、民航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物资和人员的运输,确保救灾的需要。

尽管我们不能断定21世纪不会发生更剧烈、更频繁的地震,但也没有迹象表明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人类抗震救灾的能力肯定在不断加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对未来的地震持恐惧和悲观的态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